再不創業就老了
23歲的莫小翼只身北上,從杭州來到北京時,正值一年之計的春天。北京城里,楊絮飄揚。
人太陌生、地方太大、空氣太干,氣候太冷……這樣一座北方城市實在不容易討得一個土生土長南方人的歡心。不過,它所有的缺點足以讓一個優點彌補了——北京,會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好地方。
那一年是2010年。在這不久前,新一輪的創業潮涌起——大部分人認為,這次創業潮的陣地會是移動互聯網。一個有力的佐證是,半年前,一家和李開復有關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孵化公司——創新工廠成立了。
和莫小翼一樣,那些尚未畢業、即將畢業和剛畢業的大學生,以及充滿了創業熱情的年輕人不斷聚集在移動互聯網旗下,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。
他們的年齡大多不超過30歲;他們多數做技術出身,以軟件開發為主;他們缺少資金,缺少經驗,缺少人脈;他們在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上開發出各種各樣的應用。
有人叫他們草根創業者。
中關村里的草根創業者
一定程度上,北京中關村正被精心打造成一個無比熱鬧的創業生態環境。
2009年9月,創新工場入駐中關村第三極大廈18層,此后,一層的貝塔咖啡館以及與之毗鄰的車庫咖啡館、3W咖啡館相繼開業。這里,形形色色的創業者、投資人穿梭來往,沒人計較咖啡貴不貴,好喝不好喝,他們的話題多數關于“創業、投資”。車庫咖啡館向南步行半站路是微軟大廈,再右轉是騰訊大廈;往北轉過一個街角則到了新浪和愛國者的辦公樓……
在車庫咖啡館,你可以只點一杯咖啡,然后享受一天的辦公環境以及共享iPhone、 Android、平板電腦測試機,投影、桌面觸屏等設備。這里的營業時間是從上午9點到晚上9點,不過晚上12點關門也是常事——如果有很多家伙賴著不走。
這些賴著不走的家伙大部分是軟件工程師。你可以想象得到,每人帶著一個筆記本電腦、演示文稿,三五成堆。他們的話題一定是與想法、創意或者投資有關。
大多數時候,莫小翼是這些家伙中的一份子。
如今,莫小翼來北京已經一年半了。北京,當然還是一個陌生的城市。
和大部分工科男生一樣,他老實得過分,有點害羞,說話聲音不高,語速也稍慢。上班的時候,他會一整天都窩在車庫咖啡館的辦公桌上;休息的時候,他喜歡拖著同事一起打網游——當然,一星期里,他也就只能休息一天。“決定來北京發展時,并沒有想太多,就是想著創業。當時覺得北京移動互聯網創業的環境比較好,就過來了。”初到北京的那個春天是莫小翼無法忘記的,“一個人都不認識。一個人揣著一個創業的念頭過了半年。”
莫小翼花了半年的時間結識能夠共同創業的人,并最終組成4個人的創業原始團隊。 2011年春節前,莫小翼辭去工作——當然,先回老家過年。
2011年3月,車庫咖啡館甚至還未完全裝修完,莫小翼的創業團隊便搬進這里,開始他盤算已久的創業。
為什么要創業?在車庫咖啡館里,這算是個沒有意義的問題。每一個創業者心里都有一個思考過無數次的答案。
“如果我創業,成功了,可能就沒有這些問題;即使一旦失敗,我也有創業的經驗以及很多無形的資產。”對莫小翼來說,如果繼續給別人打工,30歲的時候,他可能能存下幾十萬;如果情況糟糕一些,他可能什么都沒有,甚至還要背上沉重的房貸。 “30歲是一道坎兒。如果到30歲創業還沒有成功,就再回去打工。”
“家人都不知道我創業”
“再不創業就老了,沒有激情了。”趕在30歲大關前,29歲的徐志鴻義無反顧辭去 IBM開發工程師的職位,投入移動互聯網創業潮中。
創業并不是腦子發熱的一時沖動。“我從來沒打算一輩子給別人打工。在大學時,我就一直想著要創業。當時還做了一個校內SNS網站,只不過沒成功,沒想到后來這條路被王興(校內網創始人)走通了。”說起這個,徐志鴻扼腕不已。
目前,徐志鴻在研發一款信息聚合的手機客戶端應用。“我們團隊從去年就開始進行開發,產品計劃在今年9月上線。”正說著,他不忘拿出手機給《中國計算機報》記者,“你用一用,體驗一下,給點意見。”
徐志鴻愛笑,說話不忘帶點小風趣;此刻坐他旁邊的梁偉國則是內斂,說話字句斟酌。
大學時,兩人同住一個寢室;工作后,兩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;如今,兩人又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——移動互聯網創業者。
“在IBM時,關系稍好一點的同事都知道,我一直在準備創業。因為每次吃飯,我聊的話題幾乎都繞著創業轉。”在IBM工作三年后,梁偉國選擇了辭職,到一家小公司當一個小主管。期間,他和幾個朋友開始兼職做自己的創業項目——移動互聯網游戲應用,項目做起來后,梁偉國便開始全職創業。
若說創業對自己有什么改變,“最大的變化是勤快多了。”梁偉國笑著說,“以前在 IBM工作時很懶,每天下班就看電影,玩游戲。創業后,工作都是自己給找的,而且人手很少,所以都比較主動去做。”和記者約好的采訪時間是周六上午10 點,出發前,梁偉國還抽空干了兩小時的活兒。
創業,意味著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沒有任何收入。這是大部分草根創業者不愿意全職創業的主要原因。“以前有一些積蓄,夠花一陣子,就是女朋友老勸我找工作。”梁偉國無奈地說,“其實家人并不是很贊成我創業。不過平常他們也不會找我拿大筆的錢,所以當時辭職創業時并沒有告訴家人。直到現在,我家人都還不知道我在創業呢。”
“告訴他們,他們又亂操心,所以干脆就不告訴了。”徐志鴻和梁偉國采用了一樣的策略。
在老一輩人眼里,創業似乎等于不務正業。大部分的草根創業過程都不免伴隨著些“家庭斗爭”。
“我到北京找工作,爸媽是知道,但他們并不知道我在創業。他們發現后很反對,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說服他們。”這樣的煩惱,莫小翼也曾經歷。
“我享受創業過程”
“從小,我就是一個想法比較多的人。當別人都在學習日常課程時,我更多是在做我自己感興趣的事情,所以家人比較習慣我的做法了。”因為這份習慣,當郝亞偉決定從河南大學數學專業輟學時,家人雖然一開始很反對,但最終還是同意了。
在大部分老師的眼中,郝亞偉絕對算不上一個好學生。7歲的時候,偶然一次機會,郝亞偉和小學老師學了一段時間的編程,從此便走上了“不歸路”。“那時家里有一臺電腦,雖然是DOS系統,但一點都不影響我使用。一直到初中、高中,我都堅持自學編程。”
因為從小花很多時間學習編程,郝亞偉當時成績不是很好,幸好在編程方面拿了不少獎,才得以被保送到河南大學數學系。在河南大學呆了一年多,覺得實在沒意思,郝亞偉選擇了輟學。
“輟學后,我開始自己的第一次創業,做的是一個汽車搜索網站,后來失敗了;之后又做了一個項目,最終賣了幾百萬元。”
之后,郝亞偉進入阿里巴巴,在阿里云部門擔任開發工程師。“在大公司,很多事情需要決策,需要很多部門相互配合,對我來說,這種流程太繁瑣了,所以又有創業的沖動,剛好當時覺得微博發展很好,但卻沒有一個好的客戶端,于是就辭掉了工作,開始我的第三次創業。”對郝亞偉來說,每次創業都是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。雖然今年剛24歲,他已經算是一個資深創業者。
現在,郝亞偉的團隊已經從開始的一個人發展到6個人。“以前,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開發工程上;現在則是產品策劃和溝通。說好聽點,是從一個技術員轉變成管理者,其實就是打雜。”
關于創業的故事,往往令人心向往之,然而并不只有光鮮美好的一面。
“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,每周工作7天。”不過郝亞偉并覺得累,畢竟做的是自己的工作,動力也比較大,“我很享受這個過程”。
上下班花1小時,吃飯花1~2小時,睡覺花3~4小時,工作時間17小時左右。莫小翼給記者算了一下自己時間。當然,他會保證每周一天的休息時間。對莫小翼來說,給別人打工,工作再輕松也覺得很累,現在工作再繁忙也覺得不累。
莫小翼和郝亞偉同歲。24歲似乎是一個適合談戀愛的年齡。“有想過談戀愛的,不過一忙就忘記了。現在我還在創業初期,沒有時間,今年暫不考慮這件事。”莫小翼笑著說。
目前,郝亞偉也沒有女朋友,“如果以后談戀愛了,我估計會減少一些工作時間。現在,創業依然是生活的重點”。